TCG体育干货收藏!关于回国创新创业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十八届“春晖杯”大赛在线访谈问答保姆级整理

  成功案例     |      2023-08-11 22:38

  TCG彩票在线访谈活动是每届“春晖杯”大赛赛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组织专业人士在线答疑解惑,集中回答广大海外留学人员有关参赛,以及回国创新创业的各类问题。

  第十八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春晖杯’大赛”)在线日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本届“春晖杯”大赛在线访谈嘉宾阵容强大,回答问题涉及范围之广也远超往届。

  问:参赛项目获奖以后,团队人员能够享受哪些福利,赛后是否能够提供信息资源分享,是否有一对一的专家团给予指导,推动项目落地?

  “春晖杯”大赛组委会在不同阶段可以为大家提供不同类型的支持和服务。参赛初期报名阶段,我们会组织专家进行在线答疑,开设在线的创新创业课程。后续的对接阶段,我们会组织全国各地的“春晖杯”大赛协办单位和相关各省市,安排大家到当地考察。至于刚才提到的一对一交流,助推项目落地,我们联合发展改革委下面的中小企业协会成立了春晖企业联盟,在“产学研服”等方面都会给大家提供专业的指导。我们也在搭建国内的合作伙伴网络,包括和各地积极建立留学人才回国的示范区和“春晖杯”大赛创新创业基地,以基地为支撑,配套专业的团队为大家做好回国落地相关的后续服务。

  据我了解,创业团队中有外籍人员是可以参加“春晖杯”大赛的。根据“春晖杯”大赛组委会的有关要求,报名参赛的项目团队的第一参赛者,以及技术核心人员必须是目前在国外学习或工作,已获得本科及以上学位、有回国创新创业项目的中国留学人员。其他人员可以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赛。

  问:如果我的项目目前只是有一个有学术支持的想法,并没有正式成立公司和筹备生产设备,请问这种情况能参加“春晖杯”大赛吗?

  “春晖杯”大赛是一个以赛事形式助力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平台,与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招商引资行为侧重点不一样。招商引资需要项目能实际落地,根据企业目前或将来的价值进行谈判,从而决定给予什么样的政策优惠。而“春晖杯”大赛只要满足报名参赛条件,不论您的项目当前处于哪个阶段,哪怕现在您只有一个创意想法,也能够申报。成功入围的话可获得大赛的奖励,项目也有机会落地于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孵化载体,享受当地的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春晖杯”大赛能够接纳不同阶段的创业者,参赛选手也应当认识到参加大赛更多的是可以获得各种机会,例如与专家面对面就完善项目进行交谈的机会,专家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项目进行点评。还有了解市场需求的机会,寻找商业合作的机会,等等。

  各位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业,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我把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内容囊括为以下8点:

  第一,市场调研和分析。要对国内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了解创业项目所在行业在国内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产业链配套、竞争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包括产品和服务定位、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规划等,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创业想法和计划。

  第三,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团队自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第四,团队建设。要组建一支高效且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要包括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第五,了解国内的法律法规政策。包括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生产许可、人才创业政策等的详细规定。

  第七,了解目标创业地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包括当地人文特色、产业集聚、相关行业协会、人才服务平台等信息,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快速发展。

  第八,学习相关的技能知识。参加各类创业活动,学习创业相关的知识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创业。

  总之,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还需要具备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问:在创业过程中,想法很重要,那么初始阶段是将自己的想法和别人共享讨论,吸取更多意见更重要,还是有了一个想法立即实施更重要?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绝对的。总体来说,有了想法后,多与身边的朋友,包括政府引才部门、投融资机构和潜在的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讨论,包括技术路线、市场前景、政府导向、资金筹备、团队搭建等,对于项目的发展更有帮助。

  但这里分为两个层次:如果是一个连续的创业者,我认为分享讨论和考虑的时间不宜过长,哪怕是在某些条件暂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应该完成科技查新、公司主体成立、申请专利等前期工作。之前我也见过一些创业者,连续几年都见到他们参加某个大赛,每次问他都说还在选地方,项目迟迟不能落地。这可能不一定是个好事情,因为项目的发展有一定的窗口期,可能在刚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项目比较新,科技有领先性,但几年过去后这个领先性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是从未创过业的人,就需要与旁人多沟通,多听听其他人的建议。首先你肯定要问一下自己的创业动机是什么。有的人说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失业了才创业。有的是知道自己一个朋友创业成功了,觉得创业应该很简单,认为自己也能成功。我觉得这些想法都是不太合适的。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开始前要把创业可能遇到的困难想得充分一点儿,真正碰到问题的时候才不至于太慌张。同时,创业团队除了要掌握核心技术,还需要有能够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作为创业者或公司老板,不光要懂研发、懂技术,还得懂市场,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和不懈的韧性,团队才有可能在创业过程中乘风破浪,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首先,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所有人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是,数字化提升了效率,在创业过程中更是节约了成本。

  其次,创业者从创业初始就要有开源节流的意识,考虑到团队、业务、产品、管理、财务等一系列压力,其实这也是资方在对早期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团队考察时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对于留学人员创业团队来说,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把海外的成功经验搬到国内,要事先做好国内的市场调查和政策调查。

  第三,决策的事情要马上做,不必要的部分要马上砍掉,要尽可能地控制住创业成本。

  第四,创业维艰,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团队,需要做好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创业前建议多找一些投资人或者合作伙伴聊一聊,看看自己有没有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好的话,作为资方建议不要开始。另外,不要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上面,面对困难也不要只有一套解决方案,需要时刻做好风险管控。

  第五,创业初期阶段和企业发展的节点阶段,一定要做好全面调研再做决策,必要的时候可以找专业机构咨询意见和寻求帮助。

  问:现在很多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都处于创业初期,大家对国内创业环境和投融资情况不太了解,希望能够介绍一下回国创业需要做哪些准备?

  创业团队不仅要向内自我探索,聚焦项目本身,分析资源和技术是否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要向外探索,了解国内整个的创业环境、创业资源情况等。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思考:

  (Why)为什么创业?是创业创新的氛围驱动还是有好的创业政策支持?自身的创业意愿是否强烈?

  (What)自己的创业项目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核心技术是什么?在市场中是否具有竞争力?

  (Where)选择创业的国家和城市是哪里?那里的人才发展环境怎么样?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有没有支持?衣食住行、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综合发展情况如何?

  为了完善自己的思考,一是找平台,比如通过参加“春晖杯”大赛这样的国家级创业赛事,借助专家评审帮助自己进一步完善创业思路,找到更好的创业方式;二是找资源,可以参加由各级政府主办的人才交流大会,如“海交会”,找到符合发展方向的城市、园区,对接各类资源;三是找组织,回国后寻找一些海归、校友会和同学会等团体组织,帮助自己顺利融入国内的生活环境。

  问:有部分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推进得不太理想,留学人员怎样才能走好创业路?

  第一,创业者是否具备由内而外的创业综合素质?因为创业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而是一段艰苦跋涉的旅程,有可能是一场奋力拼搏的蜕变,更可能是一次风雨幻化后的无常。创业过程,从内来看,特别需要创业者具有强大的心智力、承受力和毅力,更要能够“三力合一”。从外来看,在客观的经济形势和产业环境下,需要创业者具备创业的可行性要素和条件,比如拥有创业的闭环逻辑,人才、团队和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产品具有行业亮点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可实施的推进方案和商业模式等。只有这些都非常明确清晰,我认为才适合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第二,选择哪里作为创业发展的栖息地?首先从空间载体上看,各地的园区都搭建了链条式的空间载体,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会根据项目的成熟度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配套不同的服务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所以创业者要充分结合自身的起步定位及发展需求,选择匹配的空间载体入孵发展。其次,要以自己企业的行业方向为基础,寻找该行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园区。好的产业环境关乎企业发展的研发生产、市场环境、产业链上下游供应、资源互通、业务互动等,非常重要。第三,要考虑园区区位交通是否便利,软硬件条件是否成熟完善,是否形成品质企业聚集生态,构建起企业效益孵化圈等。项目想最终顺利入园落地,需要创业者积极与意向园区建立联系,多询问、多沟通,尽可能了解园区的关键价值信息。同时要了解园区运营者的专业、敬业程度,纵横向比较,才能实现与园区间的“双向奔赴”,找到理想园区顺利入园落地。

  这是一个很开放也很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想从学习科研和工作的不同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启发。

  第一,大家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学习科研的过程中,最终结果往往是第一要务,为了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经常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是商事主体,需要遵循一般的经济活动基础规律。我们经常在工作中面临投入的资源、时间的交付节点和质量之间如何兼顾的困难选择。所以相比之下,创业者面临的要素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更多,要面对投资者的关注、团队的预期、市场的反馈。如何能够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形成快速的判断,我觉得是每个创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第二,环境不同。相比于学习和科研的宽松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特别是成熟企业往往在内部管理结构、流程、商事法务等方面有更加严格和标准的过程。我们投资服务过的企业,有即便是两三个人的团队内部也会遵从很严格很规范的标准要求,也会遇到一路只顾在自己的创业梦想中狂奔的团队,因为早期在企业的设立、结构搭建上的疏忽,造成对后期的融资和发展产生致命影响。

  第三,接触的资源和要素也有不同。科研过程中我们遇到更多的可能是合作伙伴间的良性竞争,但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除了要接触甲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也会有大量的竞争对手。如何跟这些要素打交道,如何把他们转化为我们创业之路上可以合作的资源,这一点也有很大的差异。

  回过头来说,大家问到工作经验是什么?个人的理解就是在不断地处理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积累起来的能力。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各种工作经验对我们的创业应该都是有帮助的。不管我们做多少准备,走上创业之路之前还是会有一些不确定性。

  所以,我想对每个想走上创业之路的小伙伴来说,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创业的决心和面对创业过程中各类风险挑战的勇气。

  问:应届毕业生创业应如何做好利益平衡,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伙人,初创期企业融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应届毕业生创业首先要意识到创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考量利益平衡、选择合伙人以及初期融资的时候,首要是考虑时机的问题。比如,当下去做这件事情自己是否已经充分满足了各方面的条件要求。我们有时候会遇到合伙团队解散的情况,如果利益是在团队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做分配,就会导致合伙人退出时面临利益纠纷,所以应该好好物色合伙人,做好磨合,等到产品能够完成概念验证或做出demo的时候,也就是相对稳定的时候再去考虑如何分配利益,如何完成企业的融资。

  第二,我们常说创始人的任何决策都是为了帮助企业生存和赢得项目。所以挑选真正合适的合伙人,无论是技术合伙人还是能够带资源过来的合伙人都很重要。不过,在合伙人的选择上,应该意识到不同个体占有资源的多寡确实存在区别。企业融资也是一样,要寻找的并不仅仅是给你钱的,也要挑选能够帮助你获得真正落地条件的团队。

  问:参赛项目获奖以后,团队人员能够享受哪些福利,赛后是否能够提供信息资源分享,是否有一对一的专家团基于指导,推动项目落地?

  其实上述两种构成团队的方式都有很成功的例子,所以决定结果的可能不是团队最初的构成起点,而是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次选择。在我看来,一个默契的团队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平衡,一是人的平衡,更准确说就是创业团队“整体目标一致性”和“团队成员能力互补性”的平衡。二是股权设置的平衡,既要做到大股东能够说了算,同时也要兼顾创业核心团队的利益。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创始团队在整个项目的发展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从2020年开始为我们孵化的项目搭建创始团队。因为在我们看来,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强大的团队,一个好的团队确实可以让我们的创业项目走得更长更远。但记住,并不是几个人凑到一起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团队,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相应的时间段携手为之奋斗,彼此在这个领域可以形成互补,能够共同成就彼此、成就这份事业。

  如何找到和搭建一个好的团队?我们在有创业想法之初就要明确自己创业项目所处的赛道,所处的行业,所处的位置是什么情况,整个团队的搭建和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欠缺的资源和不足的领域是什么,自己心里大概做出一个评估。然后可以多去参加一些创客活动或者交流活动,把想法分享出来,不要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朋友中。不要担心分享的过程中创业想法被别人快速抄袭,觉得自己还没有开始就被别人抄袭,自己会失去先机。其实恰恰相反,应该庆幸自己还没有开始,如果项目这么容易被别人抄袭,没有做好壁垒准备,不开始可能对你们是更好的。

  在分享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和你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坐下来理智分析和讨论项目,可能会对项目有一个更新的认知和市场的定位,重新理智地搭建合适的团队开始你们的创业,这样更有助于项目理智地发展。

  问:创业初期没有那么多的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也没有合适的融资渠道,想了解一下如何快速高效地筹集到资金?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吸引、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也匹配了相应的人才政策,留学人员们一定要用好这些政策,解决资金问题。

  首先,各地都有相应的人才政策支持体系,建议留学人员在创业初期多争取政府的人才资金;

  其次,留学人员也可争取政府作为担保的人才贷等贷款,这些贷款往往不需要任何抵押,能大大降低创业成本;

  再次,留学人员可关注政府配套的产业、引导基金,利用引导基金可以撬动市场化基金,特别是当企业获得人才政策支持及各种荣誉后,这些基金也会积极与企业对接,后期有完善的退出机制,能为企业后期融资、上市提供极大的帮助;

  最后,留学人员可以申请加入当地的创投协会,政府及协会都会定期邀请商业化基金、银行、企业举办投融资论坛或峰会,活动上不仅可以交流技术,还可以利用机会获得资源型基金的青睐。

  问:国内创业园在帮助留学人员融资方面可以做哪些事情,园区有直接的投资基金投给创业者吗?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遇到企业有需求的,会直接推荐给天使投资公司。我们的投资公司已经累计投了35个项目,投的项目中60%在一年内都有融到下一轮的资金,目前有多个项目是在IPO的过程,去年有项目已经成功IPO。

  在厦门,有一家为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服务平台,叫作厦门创投会。该平台每个月都会举办项目路演、行业沙龙,每个季度会举办机构的交流会,帮助中小企业对接这些投融资的资源,帮助他们去融资。2019年,我们做了火炬创业成长营,这是一个公益性的创业培训辅导品牌,培训内容包括资本、法律、财务、税务、管理等。此外,厦门也跟其他城市类似,也有支持留创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金,主要以政府股权投资的形式给到企业,五年内允许企业按基准利率回购。

  问:在乡村振兴的农产品加工赋能过程中,如何能让产品价值的农副产品形成品牌市场,打开市场?

  第一,需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考方式。乡村振兴一般包含五个维度,分别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我们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方式从整体上进行推动。另外,现在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鼓励和扶持留学归国人员返乡投身乡村振兴,大家平时可以多多留意官方渠道的信息发布。

  第二,采用农产品深加工的方式。建议留学人员可以更多地结合科研和技术,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这对于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提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多层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国内有很多乡土文化和特色,是可以进行成分的挖掘和梳理的,比如与生态环境的结合等。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要充分融入其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就是组织创新,要学会调动包括政、社、企、学、研、经、媒等更多的资源和社会力量。

  以我们目前在上海进行的乡村振兴方面的孵化项目为例,并不是单纯地售卖玉米,而是通过和驻村指导员的深度结合,成立了一家社会组织,找到研究所进行玉米的深加工,同时调动百余家爱心企业走入乡村,带入产业和路径。金融方面有基金会,还有媒体支持。所以乡村振兴是大的品牌和战略,我们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再生产再分配,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在一起,共同为产品提升竞争力,使其附加值最大化。

  问:针对生物医药类的创业项目,比如说医疗器械类的,回国创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否有专门类别的园区,可以提供什么优惠政策或者帮助?

  医疗器械类的创业同其他创业项目一样,一是要关注到项目的技术壁垒、市场容量、竞争情况、团队情况。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是需要有一定技术壁垒的,产品是否有效,同时市场是否有需求,是否能被接受,这些都很重要。并非所有的创新都会成为市场需求,有些太早期的项目短时间不会得到快速发展,很可能会被埋没在历史洪流中。

  二是要选择好的、有利于融资的赛道,妥善解决前期早期项目的融资难、资金难的问题。

  三是要关注到国家的相关政策。中国和全球其他很多国家和地区一样,医药和医疗器械都是被政府监管很强的行业,国内涉及到医疗器械的标准有1600多个。以国内为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生产成本,大部分企业可以采用代工或CDMO的形式持有注册证。再以集中带量采购为例,对企业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创新器械,国内还有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可以缩短创新医疗器械的注册时间。同时,各类医疗器械的审批权、流程也是有差异的。

  四是要关注到长周期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最后验证,周期都是非常长的,需要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相关的设计开发、形式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请、生产许可等环节,全部流程走完,快的话大概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中间涉及到资金的短缺、团队的主要矛盾、注册收费,以及进入社保的环节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五是要关注商业化的问题。产品进入市场的路径、渠道,与医院的协调、收费、社保临床的接受等都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如果涉及到高校参与,还要注意知识产权的切割要清楚。国内各个地方、各个园区、各个人才和市场创业环境都是不太一样的。针对这样的专业行业,目前国内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专业园区或者专门的指导。

  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领域创业门槛很高,具有风险高、周期长、投入大的特点。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术背景,最好还要有药企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药品研发的全流程,这样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生物医药创业者选择合适的城市和园区也很重要,早期项目可以依托专业园区的科技平台展开,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且能利用园区的专业技术服务和丰富经验加快研发进程。

  问:文创类创业项目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壁垒,请问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各地对于文创企业有什么优惠政策?由于艺术行业的特殊性将成果转化的时候必然要跨领域合作,想了解国内对跨领域合作的小微团队是否有相应的支持,国家对内容产业、文创产业的法律法规是否会根据行业发展制订调整标准?

  文化产业领域最核心的知识产权就是版权,一般情况下,大家更多关注的是著作权。最近几年,我们发现文创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是新文创产业,就是通过更广泛的主体链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

  新文创产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树立新的标准,更多地关注“IP产业+文化”的二元价值;二是建立新的共同体,连接更多元化的文化主体;三是打造新的体验,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体验,更多的是丰富、立体、综合的数字文化体验;四是探索新的可能,关注新的前沿科技。

  第一,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创业者需要充分了解行业秩序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主动规划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体系,明确核心的知识产权智力成果,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用工制度,在经营的各个环节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第二,采取多元化的保护措施,包括专利、著作、商标等。文化企业的文学作品、戏剧、照片、视频、音乐等都可以通过及时登记保护著作权。针对技术不强但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工艺设计,我们可以申请外观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保护。

  第三,可以借助技术手段保护。如:短视频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通过音视频的指纹识别技术、防盗链技术等对内容进行校验,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知识图谱,实现全流程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

  针对文化企业的支持政策,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制定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文化内容、创作生产、文化发展、文化市场规范、人才保障手段、科技支撑和金融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北京市对文化企业也有相应的支持政策,如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都对文化企业的原创戏剧、舞台剧、歌曲等原创内容进行专项补贴。另外,北京市“房租通”政策,针对文化企业的房租进行补贴,人大留创园是北京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可以按照补贴的最高标准30%申请补贴,其它园区内的文化企业补贴标准大概是20%-30%不等。海淀区也针对文化企业推出了一些扶持政策,包括对文化专项活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原创内容等进行补贴。总的来说,对于文化企业的补贴政策和支持方向主要是面向原创内容和有技术支撑的文化项目。

  目前,针对跨领域合作的小微团队没有具体的支持政策,但对文化产业和文化科技融合产业发展,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到要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大家可以进一步查询文件,了解具体政策。

  问:“春晖杯”大赛对参加现代服务业组的项目的评选标准有哪些,对于参赛者,专家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我参与“春晖杯”大赛的评审工作已有大概10年时间,最近三届我都是分到现代服务业组。这几届大概有这样一个趋势:整个现代服务业组的项目数量是所有组别中最多的,占到将近30%,竞争也是最激烈的。

  首先,大家在参赛提供资料时要讲清楚的,也是评委会重点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项目的创新性。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现代服务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所以参赛项目要阐述清楚自己主要要解决哪些问题、满足哪些需求。

  其次,因为现代服务业的项目相对来说不涉及太多技术壁垒,所以大家在选择领域时可能需要注意避免投入到现有竞争比较激烈或者已产生垄断的领域。

  再次,大家在撰写申报材料时应尽可能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突出自己项目的亮点,从横向和纵向细化竞争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应该更注重强化市场营销策略,因为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会更多地关注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发展前景。

  最后,要重视路演环节。以前的“春晖杯”大赛没有设置路演环节,最近几年加入了这一形式。项目路演很重要,希望大家认真对待、认真准备,尽可能地准备得更充分一点,因为你在这一环节中的表现在最终得分中所占比例还是很高的。

  问:留学生长期在国外,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在创业项目落地的本土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回国后如何快速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如何活用自己具备的文化体系在国内创业,如何消除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留学生回国创业,快速融入国内市场和环境,离不开三个层面:政府、资金、市场。

  政府包括政策申请和对接,具体诉求如何进行政企沟通,国家级、省市级的大型创赛怎样进行自我展现;资金包括初创的时候进行融资,拿到钱后进行项目启动,发展过程中每一轮融资如何寻找路演渠道,发展过程中怎样拿到低息贷款进行融资担保、Pre-IPO的辅导工作,等等;市场模块包括企业发展需要有些必要的上下游产业对接,能不能拿到大型产业集团的合作TCG体育,能否成为它的供应商,以及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些产学研融合的创新支撑。

  说到如何快速融入国内市场,减少刚回国的不适感和差异感,建议大家考虑选择一个比较好的、成熟的、发展体系完善的热土进行自己的创业,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尽量选择营商环境成熟度高、营商体系健全的地方,选择国际化程度高、包容度更高的地方,选择资本化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前列的地方,选择资本市场化建设完善的地方,选择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地方,选择有创新土壤、创新活力和根基的地方。

  有些留学人员创业团队项目,在海外已经注册公司,发展了一段时间,但回到国内仍可能遇到发展缓慢、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我建议如要回国创业要早谋划、早参与、早融入。

  首先,要融入国内环境,对国内相关政策的了解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建设了各类平台,集聚全国各个城市的园区等孵化器载体,还有一些专业的服务机构,能为大家提供通畅的国内政策信息获取渠道。大家要用好这些平台和机构,及时了解相关创业政策。

  其次,选择合适的项目落地城市也至关重要。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项目领域,对比某一城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找到契合点后重点融入。例如,如果你的项目是智能物联网、新材料领域的,就可以多来浙江看看,因为这两个领域在浙江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链范围。来到浙江也可以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和训练营,获取信息和资源,交到朋友,为更好地融入当地做好本土化建设。

  创业维艰,希望各位留学人员创业者朋友心有所期,把握住现在国家的政策优势,全力以赴,做出一番成绩。

  对于广大留学人员创业者来讲,选择在哪里发展是有关人生规划的一个重大决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服务近百位海外人才创业的经历,我建议大家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清单,选择一些心仪的城市,通过自己的渠道,例如朋友圈、网络等了解这个城市的产业情况。其次,可以从清单中选择几个重要的城市参加当地官方举办的各类活动和比赛,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些城市的了解,还可以寻找合适的项目落地机会。

  一是区位优势。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交通便利度、气候和自然环境状况,等等。可以考虑地方交通是否发达,是否靠近核心的交通枢纽,特别是对于刚回国的留学人员,项目和资源可能来自于国外的实验室,或者需要跟国外导师保持协同,所以需要考虑交通是否便利。

  二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一般会因为一类产业的规模化形成集群蜂效应,创业项目可以很方便地在区域内找到上下游客户,同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找同行取经。一般来说,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重点支持产业,例如在长三角区域内,如果想做生物医药行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可以考虑上海浦东张江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这些地方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区和创新高地。如果想做医疗器械类创业,可能苏州高新区、常州市等比较合适。如果想做半导体相关的硬科技创业,可以考虑无锡市,那里相关产业的集聚程度比较高,地方政策扶持力度大。

  三是人才政策。包括人才引进的奖补政策和对创业团队的支持。要慎重从两点考虑:一方面是从地方宣讲中了解相关人才政策,另一方面就是落地之前,要走访已落地的初创企业,考察政策实际落实程度。

  四是了解当地“一事一议”的相关情况。现在有些地方的政策实行“一事一议”的做法,比如场地是几年减免、几年租赁价格减半,固定资产设备是否愿意提供支持,未来企业盈利以后约定税收上有什么优惠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

  问:留创企业落户到国内各地方的留创园后,园区在扩展营销渠道上是否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在品牌宣传方面,留创园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初创企业落户在留创园,市场会对你多一份信任。园区还会借助自身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多在媒体曝光和宣传的渠道。

  此外,国内许多留创园都提供产业链深度垂直服务,就是通过垂直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深度整合,把大中小企业连接到一起。可能你的产品就是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原料,从而帮助大家实现供需关系的对接。

  同时,留创园还会给大家提供营销主题的创业培训和专业咨询机构资源,为大家提升营销能力、搭建营销渠道提供全方位助力。

  留创园还可以提供4个渠道的联系:一是园区和企业之间的订单和交流合作;二是园区的产业资源,比如园区与一些大型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合作;三是为留创企业做政府推介;四是园区举办的各种创业大赛和产业对接会,可以帮助留创企业推广自己。

  此外,这个问题还可以从城市的产业环境角度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或者优势产业。比如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产业很发达,有很多知名的大型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企业。留学人员可以从这个角度选择与自己创业项目比较贴合的城市,这样落地到某个城市之后更容易和相关企业建立联系。

  孵化器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中属于孵化载体,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等,有些地方也会出台区级政策认定孵化器。国家对孵化器的认定有如下几项标准:在孵企业数、毕业企业数、建设平台和产业导向。不同类型的孵化器有不同的要求标准,对于孵化器具体的服务范围和政策扶持力度,留学人员朋友们在入孵时一定要了解清楚。

  另外在选择孵化器时,一定要看其主推的产业方向,选择符合自己创业方向的孵化器。例如,做集成电路设计的要看看孵化器有没有EDA产业平台,做生物医药的要看看孵化器有没有生物医药产业平台。

  孵化器总体来说,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和载体,以培育和孵化初创型高科技创业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孵化器孵化扶持政策有所不同。留学精英们可以多做比较,一切从项目发展阶段和诉求出发,与各城市地区的孵化机构多聊聊,多对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孵化器。

  问:如果获得了“春晖杯”大赛的奖项,回国创业是否只能到指定地点,项目成功后是否一定要入驻留创园?

  关于入围项目在国内落地的地点选择,“春晖杯”大赛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留学人员可根据自己项目的所属领域、产业需求,结合各地资源优势,选择国内任何一个地点作为创业地点。

  参赛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是否入驻留学人员创业园。但我还是建议初创企业优先入驻留创园,因为各地的留创园是专门服务留学人员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可以为留学人员回国提供很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扶持政策,有些是在园区外没有办法获取的。

  三是留学人员可以利用自己在国外的人脉和资源,联系投资机构和创业孵化器,寻找资金的支持;

  五是积极参加京津冀地区的创业活动和竞赛,通过展示自己的项目和能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资源支持,为项目的成功提供更多机会。

  一是创业培训。我们“春晖杯”大赛入围项目如有落地意向,我们将从项目落地的路径、应知应会和必要工作三方面进行培训:

  (1)落地的路径:从创业的路径上,对营业执照的登记、税务的开票金税系统、银行的开户,包括社保的开户等路径等进行讲解。

  (3)必要工作:帮助创业企业了解运行过程中需要做哪些工作,应与哪些部门对接。

  (1)明确项目领域及产品。创业其实很难,特别是初创期的创业朋友有激情、有冲动,往往想法很多,平时我们在工作中也接触到很多有创新成果的创业者,就是觉得自己产品很好,能适用的领域也很多,但具体落实到创业该做什么呢?项目是什么?产品是什么?领域和市场又是什么?往往想法很多,但无法在现实落地。我们在工作中会引导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就明确自己的产品及领域、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工作中有的创业者会和我们为了这些问题争论一个上午,但对我们最终成功的引领、指导还是很感激的。

  (2)构建管理架构明确责、权、利。创业初期,有的人有钱,有的人有项目、技术,有的人有经验,但一定要想清楚你的团队要如何搭建,包括责、权、利应该如何分配。可能你今天是初创企业,明天就是一个上市公司。所以在专业的指导下构建好你企业的架构非常重要。

  三是创业孵化。创业起步阶段首先就要快速定位自己要做什么。要快速找到合适的场地,企业落地的地区产业链要相对完整,孵化器要相对专业,能够提供完善的投融资服务,以及针对不同创业阶段企业需求的帮扶。

  四是创业扶持。各地各种扶持政策很多,创业前期一般有创新创业大赛,可以提供一定资金的创业支持;创业中期有重点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

  关于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政策,首先,在国家层面,有由工信部主导的“启明计划”,分为创业人才、创新人才和青年人才等类别。创新人才可以申报的有“海外优青”“火炬计划”“长城计划”“昆仑计划”,等等,可以获得国家及省市区的资金支持和相应的配套政策。此外,还有“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先支持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的创新企业,对省部共建的留学人员创业项目有适当倾斜,重点入选项目和优秀项目都可以获得资金支持。第三是对高层次留学人才,特别是具有明显创新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回国的资助,主要聚焦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一次性的资金支持,申报部门和地区也会提供一比一的配套资金。

  其次,在省市级层面,各省均有自己的相关政策。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层面有“北京市留学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每年遴选15家留创企业给予一次性的资金支持,优秀企业会被推荐到人社部继续参评。还可以申报成为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会从试点地和部门推荐的人选中择优产生。有些省市是以赛代评,北京市以赛代评的形式是“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总奖金1亿元人民币,共有140个获奖席位,提供奖金2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此外还提供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和人才公寓等的支持和服务。

  不限定专属留学人员可以申报的,还包括“次创新创业人才支持计划”“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北京学者”,等等。今年5月,教育部、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共同制定加快推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工作方案,加强顶层规划和战略引导。北京也在大力集聚战略科学家、战略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同时也在开展外籍高精尖人才认定标准试点,为这些外籍的国际化人才到北京创新创业提供许可等工作便利。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还有“1+5”系列政策,支持资金采取事前补助、事后补助的方式,包括5大资金专项、14个支持方向和59项具体支持内容,比如科技型小微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创新,前沿技术、前沿企业、首创产品进入市场,重点应用场景建设、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扣除等等。

  再次,在区一级的层面,很多区也有自己的留学人才、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有“‘凤凰计划’高层次人才认定”,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和30万元的一次性政策资金,提供产业政策服务包,人才企业如果符合相关扶持政策可以直接纳入产业政策支持名录,享受相应的补贴、产业资金支持、金融服务等优惠。在服务保障方面,帮助协调办理高层次人才进京指标、出入境、技术职称评聘、子女入学和购房租房等,符合基本条件的各类人才也会被纳入朝阳区的优秀人才库,提供和享受朝阳区各类支持。朝阳区举办国际人才创业大会(ITEC),创新以赛代评遴选人才机制,目前设置获奖名额55个,特等奖奖金500万元人民币,一等奖300万元人民币,二等奖200万元人民币,三等奖100万元人民币,此外还有30个优胜奖名额,奖金20万元人民币。除奖金支持,针对人才创业实际需求采用“一企一策”方式为获奖项目量身定制人才、产业、空间的综合支持政策包。如果落地ITEC产业园项目还可以享受不同面积的房屋资金减免。落地其他科技孵化器也能享受到资金补贴,获三等奖以上符合条件的项目主要创始人将被纳入“凤凰计划”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医疗、住房、人才引进等一揽子的服务支持。

  最后,在留创园一级的层面,各留创园也会有各具特色的扶持政策。包括诸如落地孵化、房租补贴、人才发展、国际合作等。

  在苏州工业园区,有不少与“春晖杯”大赛有渊源的企业和项目,特别是苏州独墅湖创业发展中心作为协办单位加入“春晖杯”大赛大家庭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每年举办“春晖杯”大赛入围项目苏州路演活动,在项目和园区之间架起了桥梁。

  贝昂科技是2008年“春晖杯”大赛的获奖项目,创始人冉宏宇是空气动力学博士。2008年,冉宏宇回到国内,面对当时国内雾霾比较严重的情况,萌生了做空气净化器的想法,并很快形成商业计划书,参加了当年的“春晖杯”大赛并获奖。参赛获奖的经历给了冉宏宇创业的信心,在多方考察后,觉得苏州工业园区的政策与环境更适宜于项目成长,便选择在这里落地成立公司,并开始在自己车库里做产品研发。产品成型后参加了苏州工业园区的领军人才申报,获得园区政策扶持并融到第一笔资金。2008年至2021年,在融资的加持下,该公司的空气净化器不断更新迭代,产品海外市场投放已达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冲破10亿量级。2022年开始布局空气扇、净水器等新产品,2023年正式开启IPO之路。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通过“春晖杯”大赛的培养和锻炼,创始人冉宏宇完成了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的转型。也希望广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者能通过“春晖杯”大赛这个平台找到项目落脚点和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