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网友发现,一位叫MOMO的用户似乎无处不在。很快,网友们便挖出了一个互联网神秘组织:momo大军。Momo们共用昵称和粉色小恐龙头像,足迹遍布各大社交平台,引起广泛关注。(详见往期文章《momo是谁?》)
自此,momo由暗转明。有人积极加入momo大军,有人却选择逃离,一小部分前momo喊出口号:“退出momo,加入隐门。”
不可见、不可搜,是隐门的特征。如果说,如同复制粘贴的momo是网络影分身术,TCG体育精髓在于“把树叶藏进森林里”的隐藏手法,那隐门就是网络隐身术——是真的看不见。
如果在评论区突然刷出一大片空白,不必担心是手机出问题。细看界面角落,平台的默认标识会证明此处曾有“隐门”来过。
不少“隐门”成员来自“叛mo”。毕竟,除了第一批momo来自微信授权的随机默认身份,后加入的momo,除了跟风玩梗,还有不少是为了隐藏自身,即“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mo”。而隐门在隐匿性上,几乎是momo的加强版:空白昵称无法被检索,想看其个人界面还得凭感觉盲点。
此前,网络上出现过不少路人甲伪装技巧,如“AAA专业烧烤老王”“tb123456c用户 钻石钻石”等“不过脑”的昵称,以及“江湖骗子”“用户已注销”等集体ID,但都不如隐门“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人多了就容易二创。在momo宇宙不断壮大的同时,隐门为了规避深夜模式的捕获,也衍生出全黑、半白半黑的头像的“夜隐”“半隐”等不同形式。不过,“隐门”依旧稀薄的存在感,还是能为广大“又怂又爱玩”的网友们提供庇护。
正如momo、隐门切中网友们对隐私、安全的需求。历来流行的网络头像,也大多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25年前,中国“网民”诞生,上百万用户近7成是21到30岁青年。年轻活跃、张扬直白、表达欲旺盛,成为初代网络形象的底色。
最初,头像选择不多,只能在昵称上下功夫。比如爱笑的男孩、不会飞的小小鸟、快乐天使、轻舞飞扬……如今看来古早、土味的名字,很多都是当时的网友认真想出来的。
“想要被记住”是许多个性头像、昵称的创作动机。有网友称,那时,上一次网就像偶尔去参加一次宴会,在如贯的人流中,要有惊鸿一瞥之美。
彩色、蓬松的头发,厌世、迷离的眼神,浓密熏黑的眼妆,斜向上45度仰望的脸,搭配一句“ηι給的薀鍒,怎能朢記”,如今看来相当“炸裂”的照片,却让不少网友感慨,梦回2008.
没了上传限制后,大家都真人出镜做头像。TCG体育尤其主打真人社交的人人网火爆后,大家纷纷在头像区争奇斗艳。
算来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用人人网的同学,你们长大了吗?还会花一整晚精心挑选头像么?
后来就有了微信,使用场景也包括了工作、商务、交友等等。以前的“中二”少年们,收起了张扬个性,头像逐渐变得含蓄,就算是真人头像,也多为背影、侧脸,更多人选择风景、萌宠、网络美图作为头像。
一直到现在,momo大军和隐门出现,标志着人们不再希望“我”在互联网上被更多人关注。
头像是人在互联网世界的分身,它的变迁,映射着互联网的发展变化。从最开始热气腾腾“野蛮生长”,到规则建立、边界明确,再到它爆发出无穷威力TCG体育,让普通人有一点疲惫和警惕。我们从拿着自己的QQ号到处加人的小学生,变成了点个赞也要担心会不会被熟人发现“社死”的大人,时间过得太快。
轻松是不少“隐门”人的第一感受。厌烦了被窥探、被打量、被评价,有网友给多个平台账号换上“隐门”套装后,称要“做一个快乐且无人在意的互联网冲浪人。”
其实,人们对马甲的热爱由来已久。历代文人、作家热衷用笔名,“佚名”“无名氏”堪称传统时代的集体昵称;在现实中,“卖崽青蛙”们放飞自我的举止,被人戏称“穿上皮套,摘下面具”。在网上,人们披马甲、开小号、设置匿名,本质上都是在进入“隐门”。
不少网友知道,“隐门”未必能真能完全“藏”人,但走进“门”中,多一分自在,也就多一点快乐。
有人认真经营网络账号,有人选择遁入“隐门”,其实都是上网诉求和个性的表达。
人在变,互联网环境也在变。如何在个性与共性、个人与群体、网络与现实之间找到舒适区,不伤害别人,安顿好自己,这是与互联网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人,都将面对的烦恼与思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